桂冠獎精選
2013年文章
2014年文章-1
2015專題入選文章
2014年文章-2
2015年文章
2016年文章
2017年文章
2018年文章
2019年文章
2020年文章
2021年文章
2022年文章
2023年文章
首頁 > 熱門文章 > 2015年文章
編號   標題
1 MERS中東爆發,一場病毒抗戰
(MORE)

分享:   熱門指數 : 2264
2 反社會人格,變調社會節奏
身邊的人,最多有4%有反社會人格,在鼓吹個人主義的現代,這種人會越來越多,如何保護自己,以正確的角度看待他們,是另外96%的人應該要會的。 (MORE)

分享:   熱門指數 : 7108
3 老天,拜託讓我睡個好覺吧!
(MORE)

分享:   熱門指數 : 6352
4 把大衛當做布拉德的人
我是在香港土生長的《科學人》忠實讀者,這是我的第一次投稿貴刊,希望獲得菁徠。我大學時主修心理系,對心理學和關於大腦運作的研究很感興趣。我有一個心頭高的想法:可以像著名數學專欄作家Martin Gardner一樣,長期為《科學人》撰寫有趣易懂的大眾心理學文章! (MORE)

分享:   熱門指數 : 1950
5 先別管法律,吸食大麻提振食慾?
唯有純然的科學真理,才能擺脫世俗的枷鎖,讓看似有害的事物變得無罪,而大麻就是其中一個顯例。 (MORE)

分享:   熱門指數 : 9540
6 木瓜:安能辨我是雄雌?
(MORE)

分享:   熱門指數 : 33977
7 是激勵還是懈怠:解構正向思考的效用
正向思考好嗎?在坊間、網路上,可能都會覺得是好的,但證據呢?具實驗精神的心理學家則利用實驗的方式來驗證這個議題。著名的心理學家加布里埃萊·歐庭(Gabriele Oettingen)即是這方面的權威,其20幾年的研究,深入且系統性地探究了正向思考的效用,且研究結果與建議(如,心智對比,mental contrasting)也深具意義,以及對人們有直接性地助益。因此,我挑了這個主題撰寫。 就形式上,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科普文章突破一般制式化的陳述(當然,這種制式化的陳述是很重要基礎!)所以我大膽地嘗試用故事敘述的方式呈現科學的訊息。內容不僅流於對話,也根據文獻的結果與意涵設計故事的脈絡。希望這次的嘗試有成功。 註:文中的歐老師取至歐庭教授;陳老師則是隨意命名,無任何隱射之意。 (MORE)

分享:   熱門指數 : 2968
 
Copyright ©2013 財團法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 版權所有 │ 地址:40453 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│ 電話:04-23226940#232 │ 傳真:04-23266824 │ 隱私權宣告
建議使用I.E.6.0或Firefox1.0 以上1024x768 Pixels 解析度瀏覽本網站 | E-mail:foundation@mail.nmns.edu.tw | 瀏覽人數 : 30289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