床邊的眼睛- 加護病房症候群
張先生因為心臟問題,入院進行冠狀動脈手術,經過幾個小時的手術,被送到燈火通明的加護病房,身體殘存的麻醉藥物,加深了睡意,但是加護病房裡面的生理監控器,彷彿群龍無首的管弦樂團,此起彼落的在鳴叫著。隨著麻藥退去,胸口撕裂的疼痛感,讓張先生忍不住抱怨起來,溫柔的護理師給予適量的止痛藥來減緩張先生的不適,但刺眼的燈光,嘈雜的聲響,讓他總是處於半夢半醒之間。
|
|
情況穩定後,張先生轉回一般病房進行休養。原本生性開朗的張先生卻變得冷漠,令人感到非常意外,他總是直瞪瞪地看著房間的角落。一旁的張太太告訴我,他從加護病房出來後就這樣子,晚上的狀況更嚴重,卻總在白天睡覺,只要醒著時就會直瞪瞪地看著那個角落。張先生突然用平淡的聲音說:「 我一直覺得有雙眼睛正在看著我!前幾天在加護病房的時候,有個小男孩坐在我的床腳拍著球,在那邊靜靜的看著我。但是他後來就不見了。」當心我心想:『 好歹,我們醫院是個宗教醫院,這種靈異事件應該不會在此發生吧?』抱著被罵的決心,跑去跟學長報告這件事情,學長大笑三聲之後告訴我,這個叫做 “加護病房症候群”,經常發生於住完加護病房的病人。
|
|
醫師的利刃- 老人譫妄
「 不要拿刀子放在我胸口!」85歲的奶奶在病房大叫著。奶奶下午執行心臟超音波時,就一直拒絕接受檢查,嘴裡一直喃喃自語。原來,奶奶把超音波的探頭誤認成刀子。入院過程中,最精彩的總在日落之後,如同連續劇一般準時上演,一下子奶奶憑空做出搓麻將的動作,一下子又上演著被醫師用刀子暗殺的戲碼。而這些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。在入院過程中,因為內科疾病的關係造成急性混亂以及視幻覺的狀況,稱之為譫妄,容易出現在老年人,特別是患有失智症的老人家。而奶奶正在失智症門診進行診斷以及治療。
|
|
 幻覺路徑圖
幻覺的科學研究
幻覺早在1930年代就被莫希爾( Georges de Morsier)所提出,當時認為是因為視丘皮質迴路 ( thalami-cortical network)過度活化所造成,推測涉及枕葉( occipital lobe) 以及頂葉 ( parietal lobe),由於當時無法精準定位而無法證實。
|
|
 腦部結構圖
在2015年卡特( Rowena Carter)等人,將近年來使用核磁共振的研究結果做系統性回顧,的確在枕葉以及頂葉,這些擁有幻覺的病人都比較容易出現萎縮的情況,除此之外,在額葉( frontal lobe)、顳葉 ( temporal lobe)以及海馬迴( hippocampus) 雖有結構上的變化,但是未必同樣是萎縮的情況。此外,腦部萎縮相伴的是對外界的反應變差,那怎麼會帶來生活中不存在的影像呢?
|
|
 幻覺的原理
煞車及油門系統失靈- 幻覺的原理
一台汽車要正常行駛,需要煞車系統跟油門系統做完美的搭配才能夠完成。如果煞車系統失靈,而油門系統又被誤踩的時候,那麼汽車暴衝甚至車禍都是可以預期的。
|
|
光影幾何圖形透過視網膜接收後進入大腦,這時不知道所看到的東西是什麼,必須要透過大腦存取過往的圖形記憶,來判斷看到的是什麼。遵守典章制度的大腦,透過階層化的管理,經由細胞間電流的傳遞,讓腦細胞能各司其職地執行自己的任務。如果分析結果錯誤或者在沒有刺激時,卻出現多餘的訊號,此時稱之為幻覺。那什麼時候會出現幻覺呢?在腦細胞在油門系統【活化】以及煞車系統【抑制】異常的時候容易出現。
|
|
過度活化會造成大腦資料庫在沒有接收外部刺激的情況底下,自行從資料庫送出電流往下傳遞,這時候,大腦就會誤以為他真的看到或者聽到了什麼東西。而加護病房正好是一個容易使得腦細胞過度活化的一個環境,燈火通明的環境,此起彼落的生理監控儀器,反覆刺激的環境讓腦細胞處於一個興奮的狀況。
|
|
魯莽的下屬,如果有睿智的長官進行管理,也不會有出什麼差錯,但是麻醉劑以及止痛劑的使用,也會讓這些擔任管理要職的腦細胞,無法順利執行自己的任務。而腦細胞在興奮以及壓抑系統失調的情況底下,幻覺產生了。
|
|
那為什麼老人家容易出現幻覺?一方面是老化帶來的腦部萎縮,造成功能上的衰減以及異常;此外,老人家隨著年紀增長,逐漸耳不聰目不明,再加上外出行動的機會越來越少,外界刺激漸少的結果,讓老人家的認知功能越來越差。腦細胞很難維持原本的油門以及煞車系統,睡眠時間常常越來越短,白天卻看著電視打瞌睡。如果再加上身體或者環境突然改變,對於外界的判斷就容易出現錯誤而出現幻覺的可能。
|
|
幻覺如何處理
無論是加護病房症候群或者老人家常見的譫妄,這些短期出現的幻覺,通常腦部沒有出現實質病灶,只是油門以及煞車系統暫時出現異常所產生。但在住院過程中,有譫妄發生的病人,與沒有譫妄發生的相比,更容易提早走向生命終點。因此,在老人醫學裡面,努力著重在住院老人譫妄預防。除了醫學上的協助之外,家人的陪伴與提醒也是十分重要的。定向感以及認知行為的重建是這時候的重點,努力提醒病人對於人事時地物的概念,讓病人出外曬太陽接受外界的刺激,這些都是讓病人早些恢復認知能力的方法。此外,因為病人的大腦的確告訴他看到了這些影像,陪伴病人逐步走出幻覺是重要的。在神經學大師薩克斯( Oliver sacks)所著作的《幻覺》裏,這些病人後來會發現,自己所看到的是幻覺,與現實生活是不一樣的,而且可以被分辨得很清楚。
|
|
下次,如果奶奶對你說,感覺有人正在看著他,先不要否決他的想法,陪她一起把那個幻覺看清楚,或許她就會發現,那其實是幻覺!
|
|
參考文獻:
1. Carter, R. & ffytche, D. H. On visual hallucinations and cortical networks: a trans-diagnostic review. J. Neurol. 262, 1780–1790 ( 2015).
2. Oliver Sacks, 幻覺, 第一版. 台北市:遠見天下, 2014.07,205-225
|
|